博客首页|TW首页| 同事录|业界社区
2010-10-28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这又是一部关于水门事件的电影,视角是通过两位《华盛顿邮报》的名不见经传年轻记者来调查事件的主要历程。通过这部电影,让我们能对水门事件被公众知晓的过程有了进一步了解,也能窥视到整个事件的许多细节。

该片由奥斯卡影帝达斯丁·霍夫曼领衔主演,人物塑造丰满,情节细腻,全片长达2个多小时。这部电影也让我们了解到报人的工作。

水门事件发生后,《华盛顿邮报》一位刚入职9个月的年轻记者通过去法庭采访了解到一点蛛丝马迹,通过其作为从业人员的新闻敏锐嗅觉,感觉此事不是一起简单的入室盗窃案,遂决定跟下去。回来汇报给总编,总编也非常支持其看法,并委派另外一名年轻记者一起采访。

但因为此案牵扯到政府,当事人都不愿说话,案件陷入困境。此时,一名神秘人物“深喉”适时出现,给了记者们一些线索,记者们也根据各种关系,想尽各种办法弄到了一份可能涉案人物的名单,于是记者们通过电话黄页获取到住址,花大量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调查,将整个事件如抽丝剥茧般的一点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,使得该片如看侦探片一样过瘾。

影片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,是记者们通过多方验证,终于找到了一名幕后黑手,上报给总编后,总编慎重的觉得此事事关重大,因为该幕后黑手是美国当时政界第二大人物,虽然有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证新闻的报道自由,但自古官官相护,指正其为幕后黑手的证据尚且不足,消息的来源不够,于是命令两名记者再找另外的消息源予以验证。

记者通过验证,觉得此消息千真万确,于是总编同意刊发。结果第二天,报道中提到的人纷纷否认,一时间各界对《华盛顿邮报》评论纷至沓来,报社收到巨大的压力。此时总编决定相信并支持自己的记者,让其继续跟下去。

最后,记者们获得了最后的胜利,总统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,涉案人物因为作伪证而入狱。两位记者获得普利策新闻奖,《华盛顿邮报》也因为水门事件的报道而举世闻名。

影片中这两位年轻记者对于追求事件真相的执着,运用各种采访技巧,严谨求证,百折不挠,堪称新闻工作者的楷模。他们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实在是实至名归。